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集装箱活动房屋创意设计:UA城的“活”建筑

2013年2月7日

当台风海啸袭来,未来城市怎么“活”?2013年2月2日,由《城市建筑》杂志社主办、UA国际主协办、CCDI悉地国际和哈工大协办的建筑业界最具想象力的“2012年度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落下帷幕,武汉理工大学学子的集装箱活动房屋(又称住人集装箱)式建筑设计创意从全国500多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佳作奖。

据了解,这项概念设计竞赛每年都会定下一个主题,请全国建筑精英设计未来城。今年的主题是“面对自然灾害的技术应用及拓展”,设计者要考虑到平常建筑非常时期的安全需求,“以设计拯救设计”。

人类在与自然不断抗争、妥协、对话中,与之共生。技术的进步让人类告别穴生巢居,但面对自然灾害,纵然钢筋、混凝土丛生如铜墙铁壁般的城市森林,也有危如累卵之忧。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建筑与城市的“本能”是人所赋予的庇护安全、便利生活、形成社会等功能——庇护所是其最重要的本体功能。囿于当前既定的设计框架与技术措施,被动设计并不足以使伤亡免于突发性的事件和灾难。在加固维稳之外,我们需要活性的、有机的另一重甚至多重的保障。这样的保障不是规范式的金科玉律、不是缺乏普及性的个案特例,而是基于平常建筑非常时期的安全需求,灾害发生之时为寻常之人提供庇护。技术,以及对于技术发展的想象力,不仅仅能够赋建筑以“生命”,更可赋之以“魂灵”。所以本届竞赛以“UA城的‘活’建筑”为题,希望参赛者针对频发的自然灾害,着力探寻技术发展的可能,使城市和建筑具有对于灾害的“适应”能力,为人的生命提供庇护。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专业2009级学子李莹韩和杨琪设计了应对台风海啸的未来集装箱活动房屋式建筑。该设计源于日本“2011・3・11”大地震后引发的大海啸,包括汽车、集装箱和生活用品都被海浪卷走。在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原本建于海边的建筑可能被海水淹没,电影《日本沉没》里的景象或许不仅在岛国上演。学子们的设计定位于类似日本宫城县这样的易遭受海啸的港口型城市。他们设想灾难发生时,建筑本身就能提供救生装置。日本大地震时漂浮在海面上的集装箱让他们眼前一亮,这不挺像救生筏吗?

指导教师、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李浩介绍,平静生活时,这些集装箱活动房屋就是建筑的一部分。在空中看,它们就像一个个抽屉,人们居住其间。它们的底部都设置轨道装置,通过传动轴的转动使得集装箱活动房屋能在楼房里移动。如果想晒太阳,人们推出集装箱活动房屋,就是一个阳台。而台风来临前,智能体系一接收到预警,集装箱活动房屋就自动缩入,整栋建筑“缩”成一个稳定的筒体。海啸发生时,被大浪推倒的集装箱活动房屋都设有GPS系统,形成漂浮的救生装置。

UA城的“活”建筑,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房屋 UA城的“活”建筑,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房屋

相关新闻:

查看更多集装箱房屋|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集装箱住宅|集装箱建筑|二手集装箱设计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