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集装箱房屋发展的宏观环境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3月10日

摘要: 对集装箱房屋发展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环境因素和突发事件等进行分析,探讨集装箱房屋制造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集装箱房屋;宏观环境;建筑

0 引言

集装箱房屋是以集装箱钢结构为主体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所有模块单元既是结构单元又是空间单元,具有不依赖于外部而独立支撑的结构,模块内部根据功能需求被划分成不同的空间。集装箱房屋具有工业化生产、运输便捷、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应用。作为近百年来建筑史上的伟大创新之一,集装箱房屋被美国《商业周刊》列为最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10年生活方式的20项重要发明之一,正引起集装箱制造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积极实践。

1 集装箱房屋发展的宏观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具体环境,即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产业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由产业性质、竞争状况、替代品、供应商、消费者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的影响较为具体,集装箱制造企业较易把握;宏观环境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处的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环境因素和突发事件等,这些因素总是先作用于市场,再间接影响企业,是企业不可控制的,集装箱制造企业要准确地把握它并非易事。因此,分析当前宏观环境对集装箱房屋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

1.1 政治环境

全球化促进国际经济结构大调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发达国家对外输出和转移制造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中国制造”将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限制发展行业的准入标准和项目资本金比例”的内容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指明发展方向。集装箱房屋作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集装箱衍生产品,为集装箱行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能利用率、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机会。

1.2 法律环境

1.2.1 节能因素

自1973年发生世界能源危机后,各国把建筑节能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相继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

美国政府于1977年12月颁布《新建筑物结构中的节能法规》,并制定《国家电器节能法》,对建筑物及家用电器实施最低能效标准,这些标准经过不断的修订越来越严格。此外,在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筑节能标准比联邦政府的标准更为严格。

《建筑能效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EPBD)�于2003年1月成为欧盟的强制性法律文件,是欧盟最重要的框架性建筑节能政策文件。自EPBD生效以来,欧盟各成员国根据EPBD的要求,结合本国具体情况,纷纷制定或改进建筑节能法规,例如:�丹麦于2005年6月通过新建筑法规,规定新建建筑在原建筑法规的基础上再节能25%~30%;�德国于2006年4月实施新建筑节能法规,该法规对EPBD各方面的执行要求进行阐述,针对各类建筑的体形系数规定最小能耗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出台建筑节能政策和建筑节能标准,如JGJ26—19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偏低,且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1.2.2 电气安全因素

电气安全不仅关系到人身安全,也关系到建筑物、电气设备等财产安全及电气装置功能的正常发挥,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电气安全问题,制定了专门的电气安全规范,如美国的《国家电气规范》和欧盟的《低电压指令》等,这些电气安全规范对保护人身安全、预防电气火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美国《国家电气规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电气安全原则,在其首页上开宗明义地写道:“本法规的目的是为人身和财产提供安全保障,避免遭受因用电而产生的危险。”美国国家防火协会依据最新的技术和行业需求,每3年对《国家电气规范》进行1次修订,从而使这部美国电气安全领域最重要的文件规定严密详尽、文字严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自始至终保持标准和规范的先进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电气安全规范的制定参考前苏联《电气装置安装规程》的标准,仅强调设备的保护,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我国电气安全规范由国家各部委负责制定,缺少实践活动的验证,部分条文存在规定模糊、相互矛盾、难以执行等问题,且修订周期较长,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气安全规范还有很大差距。

1.3 经济环境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以低速增长为代价换取再平衡,全球消费和国际贸易市场空间相对有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重新重视生产、制造和出口,经济增长模式向“再工业化”转变,不仅使发达国家的市场空间缩小,还有可能与发展中国家争夺市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矛盾诱发日趋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的领域、范围、对象更加广泛,对未来世界贸易发展构成严峻挑战。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我国以外销为主的集装箱房屋制造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拓展新的出口市场,避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逐渐从低成本竞争战略向差异化竞争战略转变,更加注重自主研发和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4 社会文化环境

1.4.1 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激发对自我居住空间的全新思考,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遮风避雨,舒适、环保、节能、生态等新要求不断被提出,单一的传统建筑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而集装箱房屋就是一种新思路,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集装箱学生公寓、英国伦敦的集装箱经济型酒店和码头区集装箱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集装箱彪马专营店、日本东京的集装箱游牧博物馆等。

1.4.2 人口结构的影响

全球性的人口压力正在进一步加大,突出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在消费需求和行为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经济状况较差的年轻人和老年人来说,住房消费对象必然是经济适用房。由房车发展而来的美国工业化住宅的分布特点及消费者年龄说明了这一事实:美国工业化住宅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南部地区,购买者多为低收入人群,以年轻人和老年人为主。作为一种工业化住宅,集装箱房屋在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中具有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

1.5 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技术政策及技术发展动向等。集装箱房屋的技术环境既包括建筑科学技术又包括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支持性技术,其交集构成以建筑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集装箱房屋模块化技术。

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大量现代化装备和高科技成果被运用到建筑物中,建筑智能化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世界性问题推动着建筑向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循环利用资源等方向发展。集装箱房屋制造企业在开发集装箱房屋产品时,既要关注集装箱运输技术,也要密切跟踪建筑行业的科技水平和发展趋势,随时掌握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使集装箱房屋发展跟上时代变迁的步伐。

1.6 环境因素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重挑战。据统计,建筑消耗全球近50%的自然资源,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所产生垃圾的40%,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其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探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要。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以“处于十字路口的建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主题,发表《芝加哥宣言》,其中指出􀋗“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进行综合思考。”集装箱房屋体现循环利用资源和节能环保的理念,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1.7 突发事件

近年来,地震、火山爆发及异常极端天气给人类造成的灾害明显增多。地震发生后,一旦大量房屋遭到破坏,就会使受灾者流离失所,集装箱房屋具备模块化安置房的特性,在迅速解决灾民的居住问题方面,国内外已有多次成功经验。集装箱房屋作为震后安置房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需求。

2 集装箱房屋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竞争环境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是决定企业战略的关键性因素。集装箱房屋制造企业只有清醒地认识机遇和挑战,才能把握未来的变化趋势,选择和实施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

2.1 机遇

2.1.1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加速全球范围内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集装箱房屋由于成本、效率、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正被发达国家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但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决定其是发达国家对外转移的产业之一。我国作为集装箱及建筑材料制造大国,在集装箱房屋制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经验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成为发达国家集装箱房屋制造产业转移的首选对象。

2.1.2 市场需求扩大

集装箱房屋市场需求的扩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集装箱房屋应用范围的扩展,由临时性建筑向永久性建筑发展,由建筑工地和野外作业领域向商务、商业、旅游等领域延伸,扩大了集装箱房屋需求的市场范围;二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全球对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促进开采规模的扩大及新发现自然资源的开发,由此野外工矿企业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加对集装箱房屋的需求;三是近年来强烈地震给人类造成的致命灾难明显增多,减少兴建临时避难所和过渡安置房、直接为受灾居民兴建永久性简易住房的国际经验,使集装箱房屋作为震后安置房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2.1.3 建筑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复杂化,建筑模式必将从单一的形式中跳出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之势。集装箱房屋作为建筑多样化的一种形式,通过模块化的构建,能在结构和功能上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新的生态价值观已融入到建筑思潮中,引导建筑由传统高消耗型向高效绿色型转变,集装箱房屋“工厂制造+现场安装”的模块化建造模式符合当今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2.1.4 技术发展

集装箱房屋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为技术发展提供了机会。集装箱房屋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集装箱房屋的设计技术、生产工艺和新型建筑材料应用进行研究和实践,随着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的不断出现,集装箱房屋的发展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天地。目前,国内外集装箱房屋制造企业在技术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只有掌握集装箱房屋模块化设计技术以及成功应用绿色、节能、环保等新型建筑材料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使集装箱房屋产品成为企业未来的利润来源和支撑点。

2.2 挑战

2.2.1 建筑法规和标准符合性的要求

集装箱房屋作为建筑的一种形式,必然要符合相关建筑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各国建筑法规和标准虽有雷同之处,但也存在不少差异,节能、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区别尤为明显。我国集装箱房屋制造企业的设计人员大多来自集装箱行业,对本国建筑法规和标准的研究不够透彻,对国外建筑法规和标准更是知之甚少,而且不少设计人员在获得国外建筑法规和标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指导集装箱房屋产品设计和施工时,极易产生建筑法规和标准符合性的偏差。

2.2.2 全球需求结构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必然会谋求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使其从过去的低储蓄、高负债、过度依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向以出口和制造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这将造成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调整,给出口导向型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

2.2.3客户个性化需求

客户对集装箱房屋需求的多样化、独特化虽然给集装箱房屋制造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但也增加了企业生产组织的难度,如何有效解决客户个性化需求与工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难题。模块化设计技术可以将产品定制与大规模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快速响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因此,企业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模块化设计技术,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反而将制约其集装箱房屋产品的发展。

相关新闻:

查看更多集装箱房屋|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集装箱住宅|集装箱建筑|二手集装箱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