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2.1.2 云南丽江地震
1996年2月的云南丽江大地震受灾乡镇51个,受灾人口达107.5万,重灾民有30多万。人员伤亡人数为17221人,其中309人丧生,3925人重伤。
云南丽江大地震后,政府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分别按就地试点规划建设、整体恢复重建和易地搬迁建设三种模式进行民房恢复重建。当地的受灾村庄恢复性重建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根据地形依山就势进行重建,民居建设体现当地民族特色而且造价较为经济。重建考虑到未来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把恢复性重建和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地自然特色结合起来。
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震后重建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原址重建”,即在受灾城镇原来的地方进行恢复和重新建设;二是“迁址新建”,即舍弃原来的城址,寻找新的合适的场所重新建设;三是混合模式,即将“原址重建”和“迁址新建”相结合。这三种重建模式虽然字面意思不同,但实质上都应该要以人为本,还灾民一个过去的美好回忆,重建结果应当以体现灾民的本土特色为主旨而不是迁建地址的本土特色。本文对于震后重建,没有从狭义上区分这三种重建模式,而是以原址重建为背景进行分析。
2.1.3 台湾9.21大地震
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地区发生了7.6级的强震,一分钟时间之内,数万栋民房倒塌成为废墟,强烈的地震造成将近2500人死亡,11000多人受伤,1000多名儿童成为孤儿,近1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台湾原住民聚居的台湾中南部地区。
台湾地区地震频发,在震后重建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9.21大地震后,当地政府在安置灾民、重建社区、规划和重建政策、重建住房、防灾空间规划设计等方面均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重建社区方案上,主要采取地方主导、民间参与的方式进行,使台湾的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等民间组织能够有效的参与整合与分配资源,重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需要着重学习的。台湾的谢英俊团队在9.21震后重建中提出“协力造屋”计划(如图 2.7),为重建提供了范例。他们主张让原住民自己动手重建家园,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条件、气候特点、生活习惯以及建筑材料等具体因素后,采用低造价的方式协助当地人重建家。将建筑去工具化、去专业化、简化构造,让灾民都可以参与重建,重建当地的文化与村民的信心(如图 2.8)。团队致力于研究能结合农村经济与社会条件的高标准绿色环保建筑,并希望通过培训及合作等手段加大当地农民的参与力度。此后又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绿色住宅(如图 2.9),建造乡村生态建筑地球屋1、2、3号(如图 2.10)、生态厕所(如图 2.11)等,探索乡村生态、环保、可持续建筑的理论并进实践。
图 2.7 协力造屋要求当地民众自己动手建造家园
图 2.8 协力造屋使用轻钢骨架作为主体结构
图 2.9 四川杨柳村灾后重建的生态建筑群
图 2.10 “地球屋”001号,002号,003号
图 2.11 生态厕所
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集装箱房屋|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集装箱住宅|集装箱建筑|二手集装箱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