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
第五章 结论
通过上述章节的研究,本章对集装箱住宅和CSI住宅进行应用于震后重建的适应性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两种建筑形式各自的特点与第二章得出的震后重建评价体系是否相适应。在得出分析结果后,对这两种建筑形式在震后重建过程中应用的方式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与震后重建相关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建议与预案。现阶段,建筑的设计办法和搭建方式并不是需要建筑师费力处理的问题,作为设计人员现在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如何做一个建筑的方案设计,设计问题可以留做下一步具体操作时进行深入设计,目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震后特定背景下选择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划设计办法、以及如何选择和调用建筑的主体材料是当前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5.1 集装箱住宅与震后重建评价体系的适应性
本文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集装箱住宅的特点以及当前国内外集装箱的应用现状,集装箱住宅作为一种临时建筑形式用于抗震救灾的临时安置房,因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活动板房相比有一定的优势。集装箱住宅是震后一种重要的临时居住方式,震后的临时住房可能需要满足灾民两三年的使用需求直到新城基本重建完成,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个人认为采用集装箱作为现成的建筑材料用在震后临时性的居住安置房中是比较合适的一种形式,其原因如下:
5.1.1 运输方便
众所周知,震后的抢险救灾有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震后的抢险救灾可能需要水陆空三种交通方式向灾区进行支援。但是空运只有可输送范围广和速度快的优势,对于城市的震后支援空运是力所不能及的,运送量难以保证。所以,震后的抢险救灾一方面要对灾民进行救援安置,一方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交通。以汶川地震为例,大量装载货物的集装箱通过长江从东部地区运送到重庆,再以重庆为基地通过陆路运输运送到灾区(如图 5.1)。水、陆交通运输才能保证震后救援物资的大量供给。在震后抢险救灾的过程中,集装箱不仅可以作为运输工具,把救灾物资装进集装箱中运往灾区,而且到达灾区可以就地利用改造为临时住宅。
图 5.1 重庆九龙坡区九港集装箱码头
5.1.2 安装快捷
用于震后抢险救灾的临时建筑一定要做到建造快速化。集装箱的尺寸规格统一。集装箱的四个角部有吊装件,这是按照国际工业运输标准进行生产的,所以在震后临时建筑的建造使用过程中,无需重复制定相关的技术设备支持规则,国际社会提供的建造吊装技术设备都可以进行应用,以节省建造施工时间。集装箱住宅因其本身就属于模数化的工业产品,不管是现场改造的集装箱住宅还是工厂生产的模块化集装箱住宅都可以通过机械进行吊装,改造安装都是十分方便快捷的。震后的重建,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让灾民尽早的住进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能争取到一分一秒对于抢险救灾都是意义重大的。
5.1.3 安全可靠
集装箱住宅的结构主体是集装箱本身。由于集装箱是由钢材制造,所以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而且通过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等技术层面的处理之后可以打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居住空间。如果震后还有余震发生,集装箱住宅比普通活动板房更加安全,住在里面也更加舒适。集装箱住宅相比帐篷等其它有机材料制成的临时建筑,在清洁和消毒方面更加方便,可以直接用水进行表面的清洗,可以有效地降低震后临时过渡安置区流行病或者瘟疫的发生概率。
5.1.4 节能环保
集装箱住宅是绿色环保产品,在安装、使用、拆卸过程中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而且相比普通板房可用年限更长久,可以循环利用。在城市重建完成之时,临时建筑中的居民重返家园之后,一部分集装箱仍然可以重新返回码头用作货运,集装箱住宅还可以用在其它地区,不会造成浪费,对于达到使用年限的集装箱住宅可以当做废钢进行回厂炼钢,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不存在次生资源浪费的情况,更不用考虑对临时建筑弃用之后带来的废弃材料的回收销毁这一环节的费用。因此,这一方式除去集装箱改造安装和运输成本之外,临时建筑的主体结构造价几乎为零。
基于以上特点,集装箱住宅与震后重建评价体系是相适应的,也就是说集装箱住宅用于震后恢复重建中的临时建筑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2011年3月11日下午13点46分日本发生了9.0级强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地震引发大规模的海啸,距离现在该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日本政府在如何保障灾区群众住房方面,从安全、便捷、快速的角度上己经采用了集装箱住宅作为临时住宅,并且开始大量采购。集装箱住宅在日本的震后重建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并且很好的满足了灾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如图 5.2)。
(a)加紧建造中的日本赈灾集装箱住宅
(b)集装箱住宅内部卧室
(C)集装箱住宅外景1
(d)集装箱住宅外景2
图 5.2 日本震后重建中的集装箱住宅
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集装箱房屋|集装箱活动房|住人集装箱|集装箱住宅|集装箱建筑|二手集装箱论文文献